不能虛 不能空 不能偏——認真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系列評論之十二
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切中時弊、意義深遠,人民群眾熱切期盼,黨員干部衷心擁護。那么怎樣才能把活動抓好抓實,不走過場,取得實效呢?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,做到 “不虛、不空、不偏”。
虛者,查找問題蜻蜓點水、淺嘗輒止,剖析原因隔靴撓癢、不深不透,整改落實雷聲大、雨點;空者,空喊口號,坐而論道,學習不認真,工作不落實;偏者,方向不明,路數(shù)不清,不得要領,盲人騎瞎馬,走哪算哪,誤入歧途。“虛、空、偏”歷來是治國理事的大忌,戰(zhàn)國趙括“紙上談兵”、兩晉學士“虛談廢務”都是明證。但時至今日,這些頑疾在黨內(nèi)依然存在,應引起我們高度警覺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“決不允許‘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’,決不允許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,決不允許在貫徹執(zhí)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、做選擇、搞變通”。用“虛、空、偏”應付上級、變通政策,不僅暴露了一些黨員干部的作風飄浮,更考量了黨性。熱衷于“虛、空、偏”的人,不是認識不足,也不是能力不夠,說到底是丟棄了基本黨性。而這正需要在教育實踐活動中“洗洗澡”“治治病”的。
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。中央提出 “不虛、不空、不偏”是方向要求,更是提醒告誡,黨員干部必須認真貫徹落實,容不得一絲一毫馬虎。
“不虛”就要求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力忌形式主義,決不走過場。要正視矛盾,直面問題,真學、真擺、真查、真改。查擺問題時,廣泛聽取群眾意見。自我剖析時,對照群眾期盼、對照先進典型,開展深刻的自我批評、誠懇的相互批評。解決問題時,要制定整改任務書、時間表,及時整改、逐項落實。要堅持邊學邊改、邊查邊改、邊整邊改,把解決問題貫穿活動全過程。“決心在嘴上,行動在會上,落實在紙上”,其結果比不說還壞、比不做還糟。
“不空”就要求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,著力解決本地區(qū)本部門本單位的重點問題,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。古人云,傷其十指,不如斷其一指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不可能把黨內(nèi)所有矛盾和問題都解決了。這次活動,就是要把目標任務鎖定到“四風”上,因為“四風”是當前作風建設中最具普遍性的問題,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、反映最強烈的問題。黨內(nèi)存在的其他問題都與“四風”有關,或者說是由“四風”衍生出來的!八娘L”問題解決好了,黨內(nèi)其他一些問題解決起來也就有了更好條件?梢哉f,集中精力解決“四風”問題,就抓住了干部群眾的關注點,就抓住了活動的著力點。
“不偏”就是把“照鏡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的總要求貫徹始終,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具體要求,把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,著力解決突出問題。按照省委的要求,認真抓好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做到“規(guī)定動作”不走樣,“自選動作”有特色。同時要及時糾“偏”,加強督導工作,堅持從嚴務實,高標準高質(zhì)量,發(fā)現(xiàn)和推動解決傾向性、苗頭性、潛在性問題。謹防用新“四風”反“四風”,切實排查作風之弊,掃除行為之垢,讓人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。
“不虛、不空、不偏”,作為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沿著正確軌道健康深入推進的“六字真言”,不僅是檢驗活動成效、督導活動開展的重要內(nèi)容,也是衡量各級領導班子、領導干部作風好壞的重要尺度。這“六字真言”說到了、做到了,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也就搞好了。
來源:《山西日報》2013年8月14日